住在國外,以Kington來說,也邁入第三個月了。
回頭看看,其實日子也不算長,適應的也挺好,
有好多活動與新鮮事,每天都在發生。
但「思鄉」明顯地反映在食物上。
只要去了大城市,總是努力找著亞洲食物,總是希望從吃下肚的東西中,也同時餵飽心中的寂寞情懷。
從簡單的蓬萊米 vs. 泰國米、醬油與醬油膏的品牌、到零食品牌以及台灣人慣吃的食物,真的都越來越挑、越來越思鄉......
挑甚麼呢?這裡只有在 TNT大統華超市看過正宗的養樂多(出了國才知道原來也有大陸、韓國的養樂多,但口味不一樣)以及優酪乳(這邊一般超市只賣優格);
珍珠奶茶的話不是過甜就是不甜,或者人工味過重,少有滿足,目前只有喝過只有大城市才有的「日出茶太」以及「Gogo168」,而前者台灣本來就沒有,後者的話也不是太大眾的品牌......(奇怪的是,在台灣也不常喝珍奶,出了國卻逮到機會就喝,大概就是為了那少有的台灣味吧!)
零食方面,像從小學時代就開始吃,最近卻比較少碰的如新貴派、蛋捲、蛋黃酥、旺旺仙貝、義美泡芙.....等,在台灣一年都不一定吃得到一次,卻在超市裡只要看到是台灣品牌的零食就買。貼切的來說,就是「一進了華人市場,就像得了失心瘋一樣」。
對生鮮、正餐食物也是一樣地執著。單就韭菜與空心菜而言,非得到大城市的華人市場才有得買。
這三個月食量變小的我,竟然在渥太華唐人街的小小燒臘店裡,一個人嗑掉了原本可以抵我三餐的一整盒叉燒飯!不為別的,就會了那熟悉的東方滋味......
當然,在這逛華人超市的好處是得以見識來自不同華人地區的品牌及食物:大陸、港澳、台灣、星馬,甚至美加的華人地區等,因而在超市也有了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感、文化交流的新鮮感。例如:新加坡人喝了從沒喝過的台灣品牌蘋果西打;台灣人第一次知道大陸有著叫「橄欖汁」的飲料(親身認證:味道像是生魚片沾上哇沙米後打成汁的味道...)
看著充斥大陸、港澳、台灣、星馬、日韓食物的華人/亞洲超市,有種文化大熔爐的感覺!
喝一口千辛萬苦才買到的台灣凍頂烏龍茶
今夜,有點鄉愁。
留言列表